专访|孟锐锋:用国产助力国产致力成为细胞治疗工具领域领军者

时间: 2025-01-15 03:20:17 |   作者: 产品中心

  ,他同时担任着苏州欣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和联合发起人。孟锐锋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主修病原生物学专业,主攻免疫学。

  毕业后先后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创办并服务于多家生物医药和细胞治疗服务型公司。后又任职江苏谱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CGT领域的CRO&CDMO业务,参与并促成与多家知名药企的战略合作。

  随后,他于2021年创办苏州欣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欣协生物便从一个小团队发展为拥有近百名员工、年销售额数千万元的高精尖企业,正加速驶向高水平发展的快速干道。

  公司不仅获得了“崇本领军人才”“吴江领军人才”等项目奖励,还获得了“江苏省民营科技公司”“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等荣誉称号。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已对孟锐锋先生及其企业充满了好奇心,接下来不妨跟随我们的专访来一探究竟,一起来进一步探索孟总的创业经历和独具个人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孟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孟总说:“人生的关键几步就决定了后续人生的走向。”尽管在毕业时收到了多个著名医院、研究室的offer,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传统医学领域的机会,毅然决然踏上了创业之路。

  他发现无论是选择医疗器械还是药品领域的工作,对临床医学的专业背景要求并不是很高,更多依赖于人脉资源。

  长远来看,这些道路很难有差异化的竞争点,长期受益不一定更好。因此,他将目光转向了新兴的生物制药领域,开始创新试剂。这一转变使他加入了一家中国较大的生物科学技术公司,并随后创办欣协生物。

  商场如战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孟总深知细胞治疗在肿瘤治疗、未来亚健康管理以及医美方面的革命性意义。

  随着业务向上游拓展,他发现大部分头部企业主要是做贸易代理,缺乏自己的产品,代理或并购的公司并没有自主控制权。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直觉,他意识到拥有自主控制权才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因此,他在2022年5月放弃了原有企业的股份等,将主要方向从大分子抗体领域转向细胞与基因治疗方向,并专注于封闭式自动化细胞制备设备的供应链端,开辟国产替代化之路。

  以“仪器设施供应商”的身份,孟总凭借在细胞基因治疗(CGT)领域仪器设施的科创研发能力,坚定地选择了细胞治疗产业,并深耕于封闭式自动化细胞制备设备的供应链端。

  欣协生物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全自动细胞制备一体机“SophCyte® Kunlun”(昆仑)已于2022年末上市开售,并与多家企业和事业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并且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孟总是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深刻认识到这一领域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罕见病等方面的革命性意义。他指出,细胞与基因治疗方法大范围的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尤其在与肿瘤相关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全球范围内有近十款CAR-T上市,这中间还包括中国研发的四款用来医治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除了肿瘤治疗,细胞与基因治疗还可应用于遗传性罕见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如老年痴呆等,并有望拓展至大健康领域,为患者带来终身治愈的希望。

  孟总意识到,细胞与基因治疗是药物医治向细胞治疗的重要转变,代表了未来医学治疗的大趋势。然而,目前细胞治疗仍面临着供应链上的挑战,尤其是原料和设备耗材大多需要进口,导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总创办的欣协生物致力于降低国产细胞治疗药物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使其更加普及并惠及大众。

  他们的目标是将成本降低至原来的25%甚至更低,这样一来,像肿瘤这类慢性疾病将变得更易治愈,罕见病将有药可治,而那些重型疾病也将有药可医,让更多老百姓不再受到疾病的痛苦困扰。

  孟总表示,中国CGT产业发展正当其时,要解决设备、试剂、耗材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现状,需要从上下游工艺的国产化转变入手。

  作为进口设备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产品货期长、价格高、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势必会随着国内细胞治疗行业的快速的提升而愈发凸显。

  因此,他和团队萌生了将这类产品做国产化的想法,希望从源头解决上述困境。通过细胞治疗产业链上下游的国产化转变,控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赋能更多企业,推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除了医保支付范围内的严肃医学领域,孟锐锋还看到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在消费医疗领域的潜力,如医美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放开,细胞治疗在抗衰老和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广泛。他的努力不仅在于减少相关成本,更在于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在医疗领域的普及应用。对于细胞治疗产业的未来,他充满信心,坚信其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孟总与我们深入探讨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全球化策略。由于这一行业具有全球性需求,因此企业一定具备全球化视野。尽管中国市场很重要,但仅占全球市场的10%到15%,因此公司业务并不局限于中国市场,而是着眼于全世界的布局。

  去年,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并计划通过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推广,逐步拓展全球业务。这些地区的语言和时差优势使得产品推广更加便利。

  公司的产品已确定进入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市场。在商务拓展方面,公司首要考虑的是东南亚市场。谈到与俄罗斯企业的战略合作,他表示这一个市场是被动接触的。由于俄乌战争导致欧美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迫切地需要公司的产品,因此俄罗斯市场被视为潜在增长点。

  尽管我们大家都希望实现全球共享与一起发展,但客观上存在着摩擦与冲突。因此,在全球化布局中,公司一定要保持实力,才能避免竞争带来的斗争。最终,公司希望能够通过全球化布局,满足中国及全球患者的需求。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进一步满足细胞治疗行业客户多样化需求,为全球市场提供低成本智能化全自动细胞制备设备、试剂耗材、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成为细胞治疗工具供应领域的中国领军甚至全球领军企业,用科技守护生命与健康。”孟锐锋说。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将重点拓展欧美市场,优先保障国内供应链,采取与当地经销商合作逐步扩展业务的策略。

  同时公司也会继续深耕细胞治疗工具供应领域,进一步实现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将自身打造成为全世界细胞治疗工具供应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采访的过程中,孟总也深入阐述了公司的愿景和管理理念。他谈到,公司的愿景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全球人类的健康福祉,并让全体员工伙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获得双重幸福。

  在管理理念上,公司团队的多样化是其重要特点,小组成员涵盖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包括海归博士、跨国药企销售经理等。

  此外,孟总还提到了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尊重。他认为医疗领域需要更多奉献精神,而中国的圣贤文化和阳明心学正是他们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他还表示,他们的团队还学习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华为的奋斗者文化,以及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哲学等。这些文化和哲学的融合对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强调学习和遵循客观规律,以初心为起点,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胜利,并带领团队不断取得成功,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联络帝迈
返回
顶部